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中西医结合

施今墨先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和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教授 祝谌予

     自西医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时,中医就受了西医的影响,在中医界便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并有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行之于世。尔后,如名中医陆渊雷及先师施今墨等均主张中西医结合,施今墨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倡导中医、西医要互相学习,融会贯通。他认为,中医要改革,不能固步自封。他说,中医改进之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他途。他还强调要用科学方法阐明中医理论,说:“中国医学,古奥玄深,寿世保民,已具有数千年悠久之历史,诊断治疗之法则,善用之,知者,往往得心应手,获效如神,绳之以今日实验医学,则知其意义亦复近似……宜亟以科学方法阐明之,讲通之,整理而辑述之。若者可用,用之;若者宜弃,弃之。是非得失,详慎审定,庶几医学日进。曾有诗曰:光电声波同位素,也应采取入医经,纵然知新由温故,奈何恋故忽新萌。在五十多年前,施先生就有这种革新思想,足见其远见。证之今,日已逐渐实现。昔日对施先生之革新思想横加非议者能不汗颜!

      施先生主张中西医结合,必须从培养新一代入手,所以由他独资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中医之 《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及本草诸课程外,还设置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西医基础课程,培养出新型中医大夫数百人,现在多数已成为中医机构之骨干。

      施先生认为,对疾病之诊断越明确,在治疗上才越有把握,他不但精通于中医之四诊,还推崇应用现代科学仪器,明确诊断,在他的诊所中,设有小型化验室,病情复杂者则劝其到西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在治疗上则以使用中药为主,必要时亦劝病人用西药治疗,如输液、注射西药之类。他绝无门户之见,主张只要对病人有利,中医、西医都可使用,绝无宁死也不用西药之理。

      他常对我们说,应用现代科学仪器明确诊断,更能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例如急性肾炎,中医退热、消水肿并非难事 ,但只消除这些症状不能认为痊愈,如不用仪器检查如何能知道尿蛋白及尿中血细胞之消失。中药不但能退热,消水肿,还能消除尿蛋白,这是提高了中医水平,至于中医之理论,如能用现代自然科学阐明之,正是中医理论的提高,而不是消灭中医。

      施先生的这些教导,我是铭记不忘的。证之今日,许多西医学习中医的同志,应用现代自然科学 (包括现代医学) 研究中医的阴阳、虚实以及脏腑经络等,虽然尚属新萌,但已非空洞玄妙之说。施先生本人虽未系统学过西医,然其在实践中倡导中西医结合之思想,实现于今日,亦可笑慰于九泉。

      尤其是自1956年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第一班开办以来,西医系统学习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中西医结合队伍已成为我国医学界三支力量之一。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一大优势。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 应当列为我国在新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做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寻中西医如何更好地结合。

       一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依赖西医科学仪器对疾病进行诊断,声、光、电、化均被利用,手段先进,诊断明确,尤其对于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讲的明白清楚,确有助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更可丰富中医辨证的依据和内容,从而提出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案,更可显示出中医之优势,提高诊疗水平。例如,我治过一例罕见的肺泡蛋白沉积病,虽然我并不知道何方何药能消除痰中蛋 白质,但我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诊断为中气下陷、气阴两虚证,以张锡纯先生创制的升陷汤为主加化痰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另如对于肺癌或其它癌症,若不采用西医的诊查手段,单凭中医辨证方法,是难以明确诊断、正确指导中西医治疗的。因此,我认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论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方法之一。应当深入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东西。

      二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治病,早在清末民国初年的张锡纯先生就已采用,如石膏阿司匹灵汤,当前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普遍形式。合用时有相互协同、增加药效者;有互相拮抗去其副作用者。如化疗治癌,同时用扶正培本中药,可使化疗产生的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减轻,甚至可使降低的白细胞恢复正常。很多研究报告证明,中西药合用治疗癌症,比单一用西药或单一用中药的疗效明显提高,其他很多疾病也都表明了中西药合用具有明显疗效。但在中西药合用过程中,也有减低疗效者,有些病也有不必要中西药合用者,深入研究其如何更好的、科学的配伍,有机的结合,应当引起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视。

      三 中西医理论结合

      中西医学要达到真正的融汇贯通,必须实现理论的结合,这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从内分泌学或细胞生物学方面研究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阐明阴阳的实质,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取得的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阴阳理论的内容,且驳斥了那些认为“阴阳是空洞玄妙之说”的谬论,又如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虚证与扶正固本法、血瘀与活血化瘀法、急腹症与通腑法(以通为用)、中医药治疗骨折的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进展。大量的事实充分表明,只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将来中西医学理论上的结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医学定会产生。

      中西医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就是取其长,补其短,产生新。它只会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而绝不会削弱祖国医学。凡是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者,无不确认之。我从事医务工作已五十年,素察先师施今墨之教导,主张中西医结合,愿尽毕生之精力而为之。在临床实践中,我更深切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优越,我们要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5卷第9期)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