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欢迎这样中西医结合的讨论问题,这样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现代化,也有利于西医理论的提高和扩充。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脾失健运-胰岛素抵抗、炎症介质异常释放证态。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一一脾失健运,其内涵包括有胰岛素抵抗、炎症介质异常释放、代谢综合征等病理过程或状态(消化吸收过多过强、营养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利用障碍),也包含有部分消化系统之消化与吸收功能低下虚弱之病理过程或状态。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请参看  医理探源《中西医融合观续》152楼。不再转载了。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谢谢李先生回复。
我的回复请见链接。需要质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mp;extra=#pid537989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八纲辨证说“虚为阴”,李先生这个回答确实符合八纲辨证本义。再请问:阴盛也属于阴证,这么说来,就等于说,阴虚与阴盛都是阴证啦?
       质疑1:阴虚与阴盛若都是阴证的话,那么,这个阴阳划分还有意义吗?
       质疑2:阴虚必伴有阳亢,没有单纯的阴虚,难道阳亢也是阴证?
       质疑3:“阴虚生内热,内热是虚热。”也是中医理论本义。请问:如果阴虚是阴证,治疗阴证必以阳性药物治之,那么,该用哪类阳性药物?如果是虚热,治疗虚热是用热性药物,还是用寒性药物?
    请问: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以上逻辑关系能否自圆其说?   
--------------------------------------------------------------------------------------------
       回复: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
      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提出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证伪原则。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八纲辨证能够被证伪,说明八纲辨证是科学的理论。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正是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逻辑关系不能自圆其说,正是科学理论的特征。
        八纲辨证来源于临床实践,它是建立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再抽象而形成的,他不是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质疑1:阴虚与阴盛若都是阴证的话,那么,这个阴阳划分还有意义吗?
回复:滋阴治疗阴虚;补阳治疗阴盛阳虚。
质疑2:阴虚必伴有阳亢,没有单纯的阴虚,难道阳亢也是阴证?
回复:阴虚不一定伴有阳亢。阴虚生内热不是阳亢
质疑3:“阴虚生内热,内热是虚热。”也是中医理论本义。请问:如果阴虚是阴证,治疗阴证必以阳性药物治之,那么,该用哪类阳性药物?如果是虚热,治疗虚热是用热性药物,还是用寒性药物?
回复:治疗阴虚这样的阴证,使用的是滋阴方剂,例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等等,不用阳性药。虚热的治疗:气虚发热使用补中益气丸;阴虚发热使用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等等;血虚发热使用四物汤加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使用形式逻辑推理。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前面说过,小肠分别清浊,清浊各走各路,到了膀胱形成尿液。但水液如何到膀胱?现在的生理学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古人的解剖知识是没办法知道的。
(另外,肾脏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古人是不知道的,中医肾与水的关系是另外一回事)。

古人用的办法:
1,从生理现象上看,食物在脾的主持下完成了运的过程,水液运行也应该是脾的作用。所以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这一段,不但把水的出路说出来(也是观察出来的),也推测了水的运行路线和分布,就是“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另一篇中,又把解剖所见的三焦,看做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通过生理观察,还论述了在脾主持下,胃(应该包括大小肠)里食物的精华,布散全身,供人体需要。“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3,通过病理观察及分析,把水液代谢障碍的责任归于脾。
既然把食物和水液代谢的主持器官都归于脾,那么,这方面出了问题当然也是脾的责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湿肿满,这个词用的好,内容多,从病机上讲,这是水湿停留的病变,从症状上讲,包括腹满、腹胀、水肿、积水。

小结一下:
食物中的精华,在脾的主持下布散全身。小肠中的饮食,在脾的主持下,浊的走大肠,清的通过三焦走膀胱。

这里面有个最根本的问题,脾主持这一切活动,实际涉及现代生理学几个系统的工作,尤其是诸湿肿满,可能是肾脏、肝脏、胃肠几个系统的病变,中医都看做脾的病变,根据何在?

中医的理论是推测来的,没有解剖,没有实验,只有靠临床验证。我们后面接着再谈。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中医的理论是推测来的,没有解剖,没有实验,只有靠临床验证。
          没有解剖学,没有科学实验,就不能产生理论?
          西医的理论也是通过日常生活观察,临床实际,推测出来的,科学实验包括解剖学,只是把观察得出来的,临床实践中的事实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科学实验的结果最终还要经过临床实际的检验,才能成为正确理论。
         中医使用的是取象比类,西方科学的任何实验之前,无一例外的潜意识的使用了取象比类,这个问题我在下一本书了详细讨论。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西医对于脾脏的认识,也是经过沉痛的失败教训,反推出来的,然后经过科学实验,证明了脾脏是一个免疫器官。
        半个世纪以前,西医对于脾脏功能的认识非常肤浅,只认识到脾脏是一个破坏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血小板,回收铁离子的器官,脾功能亢进引起出血,仅此而已,所以脾切除术使用的非常广泛,结果发现术后凶险感染(OPSI)比较多,而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才引起广泛注意。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脾脏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深入,对脾脏储血、造血、滤血、破血、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等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50年前,西医对于免疫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抗原抗体反应,抗体(球蛋白)是在肝脏里产生的,脾脏的功能不知道是什么?大量的临床实际发现了他们的功能,特别是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进展,才逐步地认识了人体的几乎所有器官都具有产生免疫物质的功能。今后是不是还会发现脾脏的其他功能?例如:参与了物质代谢的功能?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西医的脾脏是不是参与了调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十大系统的功能?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现在的中医治疗水肿、痰饮血瘀的时候往往都要用健脾的方剂,反证了脾主运化是正确的。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有了科学实验,有了解剖学,脾脏还是被错误切除了几十年。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免疫(炎症)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景岳全书》中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此亦犹乱世之盗贼,何孰非治世之良民。
     气血这里是指水谷所化的精微,精微-水电解质、营养物质象态,营养物质是指氨基酸、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津液-细胞外液象态。气血津液化得其正,身体强壮有力,精神饱满;化失其正而血气即成痰涎。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病理机制与炎症关系密切。中医的痰,是病字旁,下有炎,所以,痰证就是炎症。西医的脾脏是个免疫器官,免疫与炎症关系密切,所以脾脏在痰(炎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即西医的脾脏在“化失其正”中起着重大作用,脾主运化与脾是免疫器官等同,是正确的。
这是《中西医融合观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请参看《医理探源》中的帖子。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医理探源》中的帖子《中西医融合观续》41楼、42楼,有详细的论述。
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TOP

返回列表